解析 AV1 视频编解码器在移动端部署的现状、挑战与优化路径

在移动端视频流量占比突破 70%-80% 的当下,视频编解码技术的迭代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、网络效率与终端能耗的平衡。

近日,Meta、沃达丰和谷歌联合发布了一份白皮书《Video Streaming with the AV1 Video Codec in Mobile Devices》,详细介绍了AV1编解码器对增强移动设备上的流视频体验的好处。白皮书系统梳理了 AV1 在移动端的技术特性、生态支持与落地实践,为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技术参考。本文根据白皮书内容将拆解 AV1 的核心优势、移动端解码方案的技术差异,以及生态推进的关键突破点。

AV1 能成为移动端编解码器的最优解吗?

解析 AV1 视频编解码器在移动端部署的现状、挑战与优化路径
图1:与 VP9 和 H.264 等早期编解码器相比,AV1 的压缩率提高了 30%。

AV1 以开源架构实现超越前代的压缩效率,同时规避专利授权风险。从技术参数来看(图1),AV1 相比VP9实现了 30% 的压缩效率提升,这一数据并非实验室理论值,而是经过 YouTube、Meta 等平台大规模验证的实际效果:在同等码率下,AV1 可呈现更优的视频主观质量;若保持画质不变,其码率降低可直接转化为 30% 的流量节省,对运营商缓解网络拥堵、终端降低数据消耗具有关键意义。

从技术原理来看,AV1 的压缩效率提升源于其对帧内预测模式、变换技术与熵编码的优化:例如引入更多方向的帧内预测角度,增强对复杂纹理场景的适配;采用更灵活的变换块划分,减少冗余信息;同时通过改进的熵编码算法,进一步降低编码后的数据量。但需注意的是,更高的压缩效率伴随更高的计算复杂度,这也是 AV1 在移动端落地时,必须解决 “解码性能与能耗平衡” 的核心原因。

此外,AV1 的开源属性(由 AOMedia 联盟主导,无专利授权费用)打破了传统编码技术的商业壁垒。对比 H.265(HEVC)复杂的专利池授权模式,AV1 的生态参与成本显著降低,这也是 Meta、YouTube、Netflix 等内容平台快速推进 AV1 部署的重要驱动力。截至 2025 年,超过 75% 的YouTube 视频(按观看时间加权)可以在 iPhone 上通过硬件和软件支持以AV1格式播放。

移动端 AV1 的技术路线:硬件解码与软件解码的取舍

AV1 在移动端的落地,核心瓶颈在于解码能力的覆盖范围 —— 不同 tiers(高端、中端、低端)的手机,硬件配置差异极大,需通过 “硬件解码” 与 “软件解码” 两种方式来实现。二者在性能、能耗、功能支持上的差异,直接决定了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选型逻辑。

1. 硬件解码:高端机的最优解,中端机的未来方向

硬件解码的核心优势在于低能耗、高性能与完整功能支持。其原理是在手机 SoC 中集成专用的 AV1 解码模块,通过硬件电路直接处理解码计算,无需占用 CPU 资源。这使得解码过程的能耗显著降低(相比软件解码可减少 40%-60% 的电量消耗),同时支持更高的分辨率与帧率(例如高端机可实现 4K@60fps 解码)。

从当前生态来看,硬件解码已成为高端机的标配:

  • 苹果阵营:iPhone 15 Pro 及后续机型(搭载 A17 Pro/A18 芯片)均支持 AV1 硬件解码;
  • 安卓阵营:谷歌 Tensor 系列(Pixel 6 及以上)、高通骁龙 8 Gen2 及后续旗舰芯片、三星 Exynos 2100/2200/2400、联发科天玑 9000 系列等,均集成 AV1 硬件解码模块。

但硬件解码的短板在于中低端机覆盖不足:目前中端机(300-600 美元)和低端机(30-300 美元)的 SoC,受成本限制极少集成 AV1 硬件模块。白皮书预测,AV1 硬件解码可能在 2026 年逐步渗透至部分中端芯片(如联发科天玑 6000/7000 系列、高通骁龙 6 系列),但低端机的硬件支持仍需更长周期。

为加速硬件解码的中低端渗透,文档提出 “分级限制” 策略:针对不同 tiers 的手机屏幕分辨率,为 SoC 的 AV1 硬件解码设定不同等级(Level)。例如,低端机屏幕多为 720p,可将硬件解码等级限制为 3.1(支持 720p@30fps),无需追求高等级解码能力 —— 此举可降低芯片设计成本,推动硬件解码在低端机的落地。

2. 软件解码:低端机的过渡方案,需突破性能与能耗瓶颈

软件解码的核心价值在于覆盖无硬件支持的中低端机,其原理是通过软件库(如开源的 dav1d 解码器)在 CPU 上完成解码计算,无需依赖专用硬件模块。目前,软件解码已成为中低端机接入 AV1 生态的关键路径,典型案例是摩托罗拉 e13(售价低于 100 美元):其搭载的 Unisoc T606 芯片无 AV1 硬件解码,但通过优化后的 dav1d 软件解码器,可流畅播放 720p@30fps 的 AV1 视频,16 小时播放的电池消耗仅比 VP9 多 0.6%/ 小时,证明软件解码在低端机的可行性。

但软件解码存在两个核心挑战:

  • CPU 占用与能耗问题:软件解码依赖 CPU 计算,会增加 CPU 负载(尤其在高分辨率场景下),导致手机发热与电池消耗上升。例如,中端机用软件解码 1080p@60fps 的 AV1 视频时,可能出现应用响应变慢、续航缩短的问题;
  • 功能局限性:软件解码无法支持 L1 DRM(数字版权管理),因此无法播放 Netflix、Disney + 等平台的付费高清视频,这也是软件解码只能作为 “过渡方案” 的重要原因。

为优化软件解码性能,白皮书里面提出三大技术方向:

  1. 底层硬件升级:推动低端机从 ARM A53 核心升级至 A55 核心。A55 相比 A53,在相同性能下可降低 15%-20% 的能耗,显著改善软件解码的续航表现;同时,推动低端机采用 12nm 及更先进的芯片工艺(12nm 工艺相比 28nm 可降低 40% 能耗);
  2. 软件优化:采用基于 dav1d 的优化方案,针对不同 SoC 的 CPU 架构(如 ARM V8/V9)进行平台适配,减少冗余计算;例如,Meta 通过优化 dav1d 的 NEON 指令(ARM 的 SIMD 扩展),将 AV1 解码的 CPU 负载降低 5-6 倍;
  3. 行业统一基准:建立软件解码性能的行业基准模型(如 Meta 的 VCAT 测试工具),让视频平台可快速判断某款手机的软件解码能力(如是否支持 720p@30fps),避免向设备推送超出其性能的 AV1 视频。

AV1 生态推进的关键挑战与行业建议

尽管 AV1 在移动端的生态已逐步成熟,但仍面临 “硬件覆盖不均”“软件性能差异大”“跨方协作不足” 三大挑战。针对这些问题,文档从技术与产业层面提出了明确的推进建议,对技术人员具有直接指导意义。

1. 芯片厂商:加速硬件解码渗透,降低中低端成本

芯片厂商(高通、联发科、Unisoc 等)是 AV1 硬件生态的核心推动者,白皮书建议是:

  • 优先在中端芯片集成硬件解码:2026 年起,在中端 SoC(如骁龙 6 系列、天玑 6000 系列)中加入 AV1 硬件解码模块,且至少支持 Level 4.0(1080p@30fps),匹配中端机的 1080p 屏幕需求;
  • 低端芯片采用 “轻量化硬件解码”:针对低端机,无需追求高等级解码能力,可集成仅支持 Level 3.1(720p@30fps)的硬件模块,通过简化电路降低成本;
  • 平衡 AI 与解码资源:当前芯片设计趋势是强化 NPU(AI 计算单元),但需避免挤压解码模块的硅片面积,视频播放仍是移动端核心场景,AV1 硬件解码的优先级需明确。

2. 手机厂商与 OEM:优化软件解码适配,统一配置标准

手机厂商在 AV1 落地中需承“终端适配” ,建议:

  • 强制预装优化后的 dav1d 解码器:对于无 AV1 硬件解码的中低端机,需在系统中预装针对自身 SoC 优化的 dav1d 解码器,而非依赖第三方应用自行集成;
  • 推动低端机硬件升级:在低端机中逐步淘汰 ARM A53 核心与 28nm 工艺,转向 A55 核心与 12nm 工艺,从硬件层面提升软件解码的性能与能耗表现;
  • 公开解码能力参数:向视频平台开放设备的 AV1 解码能力(如硬件 / 软件解码、支持的 Level 等级),避免平台 “盲推” 导致的播放问题。

3. 视频平台:分层推送策略,优化用户体验

视频平台(YouTube、Meta、Netflix 等)是 AV1 内容的主要提供者,需通过技术手段平衡 “覆盖率” 与 “体验”:

  • 基于设备 tier 分层推送:对高端机推送 4K@60fps 的 AV1 硬件解码内容;对中端机推送 1080p@30fps 的硬件 / 软件解码内容;对低端机推送 720p@30fps 的软件解码内容;
  • 动态切换解码方式:在软件解码场景下,若检测到 CPU 负载过高或电池电量不足,自动降级为 VP9 编码,避免播放卡顿;
  • 集成轻量化解码器:在应用中集成轻量化的 dav1d 解码器,适配 older 设备的系统版本(如 Android 10 及以下),扩大覆盖范围。

AV1 的移动端未来:从 “高端尝鲜” 到 “全 tier 普及”

从白皮书的内容来看,AV1 在移动端的落地已进入 “加速期”:高端机通过硬件解码实现最优体验,中低端机通过软件解码完成过渡,2026 年后中端机硬件解码逐步渗透,最终在 2028-2029 年实现全 tier 覆盖。这一过程中,我们需关注三个核心方向:

  1. 硬件层面:跟踪 SoC 的 AV1 硬件解码进展,尤其是中端芯片的成本控制技术;
  2. 软件层面:深入理解 dav1d 的优化逻辑,掌握 NEON 指令、CPU 核心适配等关键技术;
  3. 生态层面:参与行业基准模型的制定,推动跨方(芯片 – 手机 – 平台)的数据互通。

AV1 的价值不仅在于 “省流量、省电量”,更在于其开源属性为移动端视频生态带来的 “降本增效”。当所有 tier 的设备都能流畅播放 AV1 视频时,用户、运营商、平台、厂商将实现多方共赢,这也是 AV1 成为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的核心底气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ZEGO即构科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arket-blogs.zego.im/reports-info/2835/

(0)
上一篇 9月 25, 2025 8:49 上午
下一篇 9月 26, 2025 9:47 上午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